陳亞軍、蔡銘團隊聯合研究揭示交通噪聲對兒童情緒行為問題發生的影響
近日,太阳集团1088vip陳亞軍教授團隊聯合智能工程學院蔡銘教授團隊共同在環境健康領域雜志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IF=10.8)發表題為“Exposure to road traffic noise and behavioral problems in Chinese schoolchildren: A cross-sectional study”的原創性研究成果,首次揭示了交通噪聲和中國學齡兒童情緒行為問題發生的關系。
環境噪聲現被認為是僅次于空氣污染的第二大環境危險因素。其中,交通噪聲作為大城市主要噪聲來源,正影響着城市居民的生活和健康。根據我國生态環境部發布的《2021年中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報告》,中國城市晝間交通噪聲平均為66 dB(A),遠超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53 dB(A),且國内約30%的城市夜間噪聲超标。考慮到兒童處于身心發育關鍵階段,其更易受環境因素影響。有研究提示交通噪聲和兒童認知功能之間存在關聯,但交通噪聲和情緒行為問題有關的證據較少,結果尚不明确,且發展中國家研究尤為缺乏。故識别交通噪聲與學齡兒童情緒行為之間的關系并對其進行針對性的環境和學校衛生政策幹預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本研究利用廣州市學生健康隊列2017年1-6月完成的基線數據,納入3236名7-13歲兒童作為本次研究對象。使用區域交通噪聲計算模型構建廣州市道路交通噪聲圖,并根據家庭/學校的地理坐标提取噪聲值。對1天中的不同時段住宅和學校旁道路交通噪聲暴露水平進行評估,包括白天(Lday)、夜間(Lnight)和24小時加權(Ldn)。此外,我們通過随機森林和時空克裡格混合模型模拟了NO2的年平均濃度。采用長處和困難問卷(SDQ)(家長版)來評估注意缺陷/多動、品行問題(前兩者為外化行為)、親社會行為、兒童情緒及同伴交往(後兩者為内化行為)五個維度得分情況。利用廣義線性混合效應模型分析道路交通噪聲與兒童情緒行為問題之間的關聯。
研究結果顯示,在主要調整模型中,道路交通噪聲每增加10 dB,總困難分數、情緒問題和行為問題分數分别增加0.33(95%CI: 0.08,0.59)、0.08(95%CI: -0.01,0.59)和0.09(95%CI: 0.01,0.16)。道路交通噪聲相同幅度的增加也與異常總困難評分(OR=1.25,95%CI: 1.01,1.55)、情緒問題(OR=1.19,95%CI: 0.98,1.44)和行為問題(OR=1.28,95%CI:1.02,1.63)有關。研究提示,外部行為似乎比内部行為更容易受到交通噪聲的影響。同時,在研究的亞組分析中,我們觀察到7-9歲學齡兒童在困難總分和行為問題方面所受影響更大。

該研究是基于學科交叉融合理念下的又一次嘗試,為後續開展交通噪聲與人群健康,特别是學校背景下的交通噪聲暴露和學齡兒童身心健康的人群流行病學研究提供了新視角。該研究将有利于幫助城市規劃者、管理者以及家長了解交通噪聲對兒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響,并為制定後續相關的環境政策提供理論依據。未來需要更多的研究來闡明道路交通噪聲對兒童健康的影響,尤其是在噪音與空氣污染共同存在的情況下,如何通過有效控制不良環境因素暴露,改善兒童的健康和福祉是非常值得進一步進行探索。
論文第一作者為太阳集团1088vip博士生鮑文文,陳亞軍教授和蔡銘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論文第一單位為太阳集团1088vip。該研究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No. 81673193)項目的資助。
論文鍊接: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5561898/
轉載來源:太阳集团app首页新聞網
初審:董光輝
審核:王燕芳
審定發布:範瑞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