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在基層綻放 | 守護健康,不忘初心
易瑤,女,漢族,1993年11月,共青團員,湖南嶽陽人,2019年畢業于太阳集团1088vip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專業,醫學碩士,同年赴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工作,2020年10月作為選調生前往韶關乳源疾控中心鍛煉。在校曾獲太阳集团app首页優秀團員、勤工助學先進個人,工作期間獲2020-2021年度廣東省衛生健康委直屬單位優秀共青團員。

一切為了公衆健康
易瑤在高中時就對守護公衆健康的疾控事業産生了極大興趣,這也是她2011年選擇“預防醫學”專業的最大動力。2019年研究生畢業後,她便加入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成為一名光榮的疾控工作者,并在中心的新冠疫情研判與分析組從事疫情防控一線工作。
大年二十九,她剛從廣州回到湖南老家過春節,當天晚上便接到領導電話,說抗疫需要她的力量,于是立刻購買返程票,積極響應黨中央“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的号召,大年初一便投入戰鬥。
“醫療是消耗存量,疾控是控制增量”。疫情發生後,疾控人需要在第一時間開展現場調查,發現防控漏洞,從流行病學調查溯源、病例隔離治療、密切接觸者管理、環境消殺、重點人群篩查等多個環節着手,以嚴謹科學的數據分析和現場經驗總結,指導防控策略及時調整,遏制疫情擴散。
數據庫整理是易瑤的工作之一。由于早期的數據庫結構、錄入規範、内容和質量控制都在不斷更新,數據庫錄入和整理的工作量大且繁雜。在疫情高峰期間,每個病例當天錄入和報出30餘個條目,加上後續補充錄入的信息,須錄入的條目高達85條(也就是說,如果每天有100個病例,就需要錄入8500條信息)。所以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看看報了多少病例,希望自己做快一點、做好一點,讓病例線索更加清晰。
雖然每天淹沒在疫情信息中,所幸她們的“錄庫小分隊”每天都充滿幹勁,互相鼓勵,集思廣益,累了就靠在椅子上眯一下,醒來繼續“瘋狂錄庫”。經過無數個瘋狂的日夜,她們小組終形成條目較為固定和規範的數據庫,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了。
抗疫期間最難忘的流調是一個家庭的聚集性疫情調查。一家四口先後感染,還出現複陽病例,于是反複隔離、住院長達40餘天。一家之父作為家中唯一在外打工的勞動力,面臨失業,家庭開銷難以維系,跟調查小組交談的時候突然忍不住落淚。當時易瑤心裡就特别難受,深切體會到疫情對每個人、每個家庭的巨大影響,默默下定決心:作為疾控人,一定要讓老百姓少得病、不得病!
抗疫期間有苦悶、有疲憊,但更多被前輩們的樂觀和敬業所感染。有一天中心收到無數份愛心餐和寫着“我們和你在一起,加油!”的紙條,看到這些溫暖人心的話語,讓她覺得再辛苦都是值得的!

紮根基層,砥砺前行
百年一遇的新冠抗疫經曆讓她成長了許多,2020年10月底,易瑤作為廣東省選調生前往韶關乳源開始為期兩年的基層工作鍛煉。基層的工作内容充實而複雜,在乳源疾控除完成日常的風險評估撰寫和市場采樣工作外,還參與手足口病、水痘、諾如病毒感染、疱疹性咽峽炎、涉疫“奶棗”食用者等多次現場疫情處置,參加韶關10個區縣的重點人群新冠疫苗緊急接種工作駐點指導,集中隔離點、醫院、鄉鎮衛生院調研,韶關(乳源)十月朝嘉年華暨旅遊文化美食購物節現場調查和督導等。此外,還積極參加鄉村醫生的宣教和培訓、乳源縣新冠現場流行病學調查隊培訓等。
初到基層,不了解百姓生活、不熟悉基層實際導緻她常常不知道工作該如何推進,時常發出“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的感歎。疫情防控措施在實際的落實和推廣時面臨很多現實困難,以水痘疫情為例:許多鄉鎮,特别是山區,留守兒童由老人照看,小孩生水痘在家難以落實隔離,且老人的智能手機普及度低,老師難以與家長建立有效溝通;受當地經濟條件制約,自費的二類疫苗難以達到足夠的接種覆蓋率;絕大多數學校無專職校醫,病例的早識别、後續跟蹤以及返校标準的把握都亟待加強;接種證遺失,APP的早期接種記錄難追溯等。
困境的出現固然有其現實原因,但絕不能成為工作的常态。易瑤深感基層工作的難處,但更知道,要及時反映實際困難,想辦法盡可能地改善可改變的因素。勤學善為,是應對現實考驗、實現自我提升的必由之路。
同時擁有省疾控和縣疾控工作人員的雙重身份,讓她可以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在參與防控工作及下鄉督導時,易瑤深切感受到基層迎檢頻繁,受到多級多部門的檢查督導,且有些内容重複。在督導時與基層領導談話了解工作上遇到的困難,鄉鎮衛生院反映督導太多,基層人力本就有限,有時反而會影響正常工作。由此她也在反思,督導要精簡、目的明确,因地制宜提出建議;基層也要及時根據督導意見,結合當地實際情況盡可能地整改和完善。

基層的現場工作多,涉及的病種更多,讓她學會從更全面、實際的視角去看待問題。俗話說:“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基層幹部就是穿針引線的人,基層幹部必須要有過硬的“繡花”功夫,才能織就出經得起曆史和人民檢驗的脫貧奔小康美夢。
談及近兩年的工作體會,易瑤認為工作是個不斷學習的過程,要不斷提升業務水平和能力。秉承“一切為了公衆健康”的宗旨,她将繼續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紮根基層,為民務實,公共衛生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撰稿:羅傲
初審:楊文翰
複審:王燕芳
終審:範瑞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