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個融合|培育公共衛生英才
編者按
近年來,學院圍繞“德才兼備、領袖氣質、家國情懷”的人才培養目标,構建“五個融合”為特征的卓越人才培養體系,促進德育與智育、學科與專業、科研與教學、本科生培養與研究生培養、第二課堂與第一課堂相融合,系統梳理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着力提升人才培養體系的科學性、完備性和競争性,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黨育人,為國育才。
在“德才兼備、領袖氣質、家國情懷”人才培養目标引領下,太阳集团1088vip将立德樹人融入到人才培養的各個環節,堅持“三全育人”、推動“五個融合”,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國際視野、心懷民衆健康、高素質的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領軍人才。
德育與智育融合
學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将思政元素融入專業課程的教學全過程中。立足于人才培養特點、專業能力要求和課程特點,找準“育人點”與“專業點”的切入點和突破口,注重學術道德和個人思想品質的培養,實現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價值引領和品格塑造的有機融合。2020年,學院以三門專業課程作為第一批課程思政示範課進行培育建設,2021年将繼續重點建設其它課程思政課,在授課中融入服務健康中國戰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理念。此外,學院組織召開了“加強課程思政建設,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專題報告會,通過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加強相關主題培訓,教育老師以身作則,堅守教育初心。
學院推行本科生全程導師制,由專業課教師從新生入學起即參與到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中,在學習、生活、思想、心理等各方面給予指引。通過導師的言傳身教和人格魅力熏陶,培養學生的品德修養和道德情操。通過書記院長思政第一課、學術道德規範和專業思想教育、名師講堂和校友論壇、校史院史教育等系列活動,培養起學生的文化自信、家國情懷、責任擔當和職業精神。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公衛學子充分發揮自身專業優勢和特長,24名在校生參加廣州市疾控中心志願服務達1500小時,150餘名學生在家鄉參加抗疫志願服務,彰顯公衛人的責任與擔當。

學科與專業融合
學院以學科發展作為專業支撐。其中,預防醫學專業是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是廣東省一級重點學科——攀峰重點學科,在下設的二級學科中,衛生毒理學為國家級重點學科;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為省級重點學科。學院擁有廣東省營養膳食與健康重點實驗室、廣東省“十二五”醫學重點實驗室-衛生信息學實驗室、廣東省“五個一科教興醫工程”衛生毒理學重點實驗室、廣州市環境污染與健康風險評價重點實驗室,為專業人才培養創造了良好的教學條件。
在學科方向的基礎上,結合教學管理與建設發展的需要,學院組建了醫學統計學、流行病學、衛生毒理學、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營養學、婦幼衛生學、衛生管理學七個教研室。同時,學院不斷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吸納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一線的優秀人才,充實壯大師資隊伍。本科生所設專業課程涵蓋了學科内全部關鍵領域,且均由教授領銜擔綱講授。2020年,學院教授給本科生上課率達100%。
公共衛生國家級實驗教學中心既作為院内各學科實驗教學的公共平台,又作為學院本科生進行開放性實驗、自主性探索和科研學習的延伸。目前學院正在組建公共衛生虛拟仿真實驗教學新體系,在實驗教學中予以試點實施并推廣使用,将實驗技能教學與理論課程講授、科研創新、實際應用等緊密結合。
科研與教學融合
學院改變既往以書本和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建立以問題和學生為中心的自主探索型學習新模式,激發和保護學習興趣與熱情,培養科學思維和創新意識。加強綜合性、探索性、設計性實驗内容,目前綜合設計性實驗教學比例達73.61%;推進研究性學習和個性化培養的教學方式,本科生在教師指導下積極參與多種形式的科研活動或競賽。近五年,學院學生參加國際會議及學術彙報4人次、發明實用新型專利1項、以第一作者發表學術論文36篇;獲得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55項、實驗室開放基金項目23項;榮獲第十五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一等獎1項、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二等獎1項;參加“首屆全國大學生公共衛生綜合技能大賽”,榮獲一等獎和3個單項獎;參加“大學生健康教育科普作品大賽”,連續三屆共榮獲特等獎2項、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獲廣東省優秀科普視頻作品征集大賽一等獎。

學院加強優質核心專業課程建設,推進現代信息技術與教學的融合。《醫學統計學》、《醫學統計學(高級篇)》為國家級線上一流課程,“禽類交易市場外環境禽流感病毒監測采樣操作虛拟仿真實驗”獲認定為首批國家級虛拟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衛生統計學》、《衛生法學》分别獲認定為廣東省線上線下混合式、線下一流本科課程。
學院鼓勵并資助教師參加全國規劃教材的編寫工作,積極開展教學改革研究并凝練教學成果。近5年學院教師主編國家級規劃教材4本,主持廣東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7項、教育部産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2項,獲得廣東省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1項、校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2項和二等獎1項。
本科生培養與研究生培養融合
為使本科生盡早接觸專業領域的知識,學院在研究生課程體系中開放《實用醫學科研設計與統計分析》和《流行病學應用》2門專業課程作為本-碩貫通課程。組織舉辦讀研經驗交流會,引導學生做好學業發展規劃,鼓勵學生到國内外高水平大學深造,2020屆本科生升學深造率達65.9%,較往年呈逐步上升趨勢。
在本科最後階段,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系統開展專題實習及畢業論文,推免生提前進入導師課題組開展科學研究,為本-碩貫通式培養奠定良好基礎。學院邀請專家進行“公共衛生信息的獲取與管理”“開題報告與文獻綜述的撰寫方法及注意事項”等科研素質能力培養的專題講座,嚴格進行過程管理與質量控制,要求每位學生獨立完成開題報告、綜述及畢業論文,鼓勵并資助學生将研究結果在國内外核心期刊發表。
第二課堂與第一課堂融合
學院定期開展黨課團課、青馬學堂、馬克思主義學習小組活動和紅色教育考察等活動。馬克思主義學習小組已組織16個團支部進行了144組次學習,各個團支部相繼開展“四史”主題團日活動。在新生入學教育中舉辦國家教學名師講堂和校友論壇,進行學業規劃指導、專業思想教育、專業興趣引導。學院支持和鼓勵青年教師擔任專職輔導員并參與指導第二課堂活動,構建起“輔導員-班主任-全程導師”體系,壯大了學生工作隊伍,并制定了詳盡的管理辦法,做好導學、促學、獎學、助學工作。
學院加強畢業生去向、就業狀況、發展動向的跟蹤調查,及時對社會需求進行分析預測,并以此推動人才培養改革;學院積極落實“一帶一路”倡議、參與全球衛生事業,已連續兩年遴選本科生赴尼泊爾加德滿都大學進行公共衛生實習;在學業幫扶上,積極開展朋輩互助,通過“一對一”幫扶促進全面學業進步;通過組織開展健康科普活動、長洲島義診活動、老年人關愛、自閉症兒童關懷、禁毒及艾滋病預防宣傳等專業相關的公益活動,培養起學生的專業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來源:中大官微
審核:王燕芳
審核發布:範瑞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