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一線之校友故事 | 采訪太阳集团1088vip93級李學雲校友
校友簡介:李學雲,女,中共黨員,1998年畢業于中山醫科大學太阳集团1088vip,現任深圳市福田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太阳集团1088vip校外導師。曾參加抗擊“非典”、2009甲流防控工作。她責任擔當、積極進取、心系群衆。

我們是太阳集团1088vip19屆畢業生何佳谕和黃之佩,因為新冠疫情主動請纓參加疾控工作,感恩校友李學雲副主任的大力支持。感激之餘,想采訪李學雲副主任了解近期疾控工作情況并聆聽前輩的諄諄教誨。
Q:請問您最近一個月的疫情防控工作是如何開展的呢?
A: 新冠疫情12月底媒體開始陸續報道,但是關于疫情有很多信息沒有公布;後來我們了解到這是新發傳染病,并且還有很多未知。所以在1月初我們就開始全員培訓,包括對新發傳染病病原學等理論知識的了解,以及對SARS、MERS疫情防控的溫習。後來到了1月8日,武漢确定病原體是新型冠狀病毒,我們的培訓就升級了,全員無一例外做好個人防護培訓,并且持續關注病毒的傳播途徑。在全國沒有确定專業人員防護等級的前提下,我們決定要按二級及以上的等級進行防護及開展相關的訓練。1月8日這個星期這些工作就開始有條不紊地開展, 1月19日我區調查的一例病例被确診,這是廣東省首例确診病例。從發現到确診的時間挺快的,這在以前SARS時期是無法想象的,說明十多年以來我們疾病防控工作取得了很大進步。
第一例病例初篩陽性我們就開始介入調查,對病例及密切接觸者開展流行病學調查。通過這個病例的調查,我們發現家庭聚集性發病,有明顯的人傳人的證據,然後我們全單位做了一個病例讨論,認為當時媒體報道“沒有明顯人傳人證據”的信息可能有誤。所以我們馬上把防護等級定下來,必須是二級及以上。我們認為在未知情況下,如果防控不提升一個等級,完全就是對整個醫護人員隊伍保護的失職。如果醫護人員被傳染,将會成為非常嚴重的社會問題,會造成極大的國際影響。

Q: 請問您疫情防控這段時間最重要和難忘的工作是什麼?
A: 我主要的工作是負責組織協調單位的疫情防控工作,會把關注點放在大事件的指揮和處置,這一定要親臨現場,否則無法進行科學研判。例如有一次接到區指揮部通知,一列高鐵上發現有病人,雖然病人已經中途下車了,但他坐過的這節車廂的人就不能上下車,到了深圳終點站後需要開展相關處置工作。彼時正值春運期間,列車停運會影響到整個高鐵系統運行圖的調整,所有人都在等待我們對事件做出研判,才能有序做事。我們必須在短時間内決定什麼人要進行隔離、什麼人可以回家、什麼人要現場采樣掌握信息,以及安排人員轉運等等,同時在現場對群衆還要普及疾病相關知識、做好人文關懷。這些事件是考驗一個人的專業性和指揮調度能力,經曆過一次就會很有感受。必須要到一線去直接面對人群,感受壓力和焦慮,這都不是坐在辦公室可以感受到的。公共衛生現場工作其實很培養一個人的綜合能力,雖然我們一對一看病的能力不如臨床醫生,但是我們在應對群體性事件,在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面臨大疫的時候是承擔非常重要的角色的。
Q: 您認為未來的疾控會如何發展呢?
A: 這個說起來是一個大課題,2月19日,深圳市福田區“韌性健康城區”專項課題招标公告,請各方面專家把脈,改進公共衛生體系。北京大學的李立明教授有提過,大疫來的時候,大家都知道疾控很重要,但疫情之後,就容易忘記苦難。但是我從習近平總書記最近的重要講話來看,這次疫情之後,我國疾控體系建設一定會有一個質的飛躍。我身處基層,預測什麼的也說不上,美國CDC情況未必适合我們的國情,美國隻有一個CDC,而我們從縣區到市到省到國家,有一整套完善的疾控體系,力量很大。我個人認為我們的防控體系比美國要強。我們現在主要的問題是如何更好地整合提升。通過這次事件,我們也要靜下心來反思,如何去彌補遺憾,如何為以後的防控做點事情。這也是這段時間沒那麼忙之後,我在思考的事情。
每次經曆災難以後,都需要有一些反思和一些改善的措施。福田區在國家還沒有啟動整個防控體系改革的時候,就發布了“韌性健康城區”專項課題招标公告的英雄帖,讓大家把自己的智慧貢獻出來,給政府獻策谏言,很值得贊賞。包括我們對待自己的專業和工作,也是一樣的,在每次經曆大事情後,都需要有一個反思總結的過程,這才會提升,才會一步步地上台階。不然的話,我們隻是為了處理而處理、為了分析數據而分析數據,永遠停留在那個階段,而得不到改善。

Q: 這次疫情已知的新發病例減少了,您認為可能還會持續多久?
A: 我們一直在研判,現在的策略是外防輸入、内防擴散、深圳還在防輸出,畢竟深圳的确診病例也是比較多的,深圳也是一個關口城市。前期在外防輸入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全國各地紛紛啟動一級應急響應,除了病例診斷救治,還花很大功夫把密切接觸者找出來,采樣檢測、集中隔離,直到沒有任何疑點,才彙入到正常人群去。應該說我們對“存量”的處置,基本已經解決了。
這些的前提都是全國人民服從号召不外出,呆家裡的情況下,但是社會不可能停滞,馬上企業複工、學校複課,不知道疫情發展情況會怎麼樣,這些我們是無法預測的。隻知道洪水要來之前,我們要把這個防控的堤壩築牢。
Q:您有什麼對我們後輩的教誨和建議?
A:需要有實踐的經曆,要到高層次的地方長見識。在辦公室是沒有辦法做出我之前說的高鐵的研判與決定的,一定要到現場,才知道是什麼情況。以前很多政策都是辦公室想出來,然後到了基層,就不知道該怎麼落實了。像鐘南山院士、李蘭娟院士屬于豐碑式的人物,從來都沒有離開過戰場,一直留在一線。所以我們不能光為了研究而研究,一定要理論結合實踐,要接地氣一點,對将來的發展也更有幫助。有可能的話到更高的平台上去,遇見不一樣的人,增長見識,開拓眼界,會對自己有更大的幫助。

很感謝學雲大師姐和我們分享自己新冠疫情的防控經曆和自己的心得體會,以及對我們未來發展提供的寶貴意見。每次采訪學雲師姐都能收獲很多,獲益匪淺。祝願新冠疫情盡早結束,衷心希望中國的公共衛生體系在疫情過後能夠得到長足的進步。
撰稿:校友何佳谕、 黃之佩
初審:王燕芳
複核:郝元濤
審核發布: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