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一線之校友故事 | 疾控“三俠”的故事



衛生應急工作一直是越秀區的重點工作,2012年高分通過國家衛生應急綜合示範區的評審。衛生應急,講求的是“快、準、狠”,而做到的前提是需要有平時良好的技術儲備、豐富的實踐經驗為前提,還要求隊員有勇于奉獻的精神。越秀區疾控中心副主任、衛生應急隊隊長、第一黨支部黨員突擊隊隊長賴志勝(太阳集团1088vip2003屆校友)發揮着“衛生應急火車頭”的作用。
衛生應急,疾控人使命必達
賴志勝一直以來對傳染病疫情防控保持高度的責任感和敏感的嗅覺。自武漢發布新冠肺炎疫情以來,他一直高度關注疫情的進展,經過2003年白色非典的洗禮,他學會了沉着應對,提前做好技術和物資儲備。和17年前非典一樣,今年的疫情在過年前悄然而至。越秀區的應急隊伍已經及時調整到了應急模式。
1月中旬,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病例不斷增加,賴志勝敏銳的察覺到輸入疫情的可能,随即牽頭拟定中心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組織疫情處置隊員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培訓和防護裝備穿脫訓練,做好衛生應急隊伍的實踐演練。
疫情當前,第一時間赴前線
1月22日,賴志勝接到我區首例武漢輸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疑似病例。他毫不猶豫,立即帶領科室人員火速抵達病人家裡,沉着指揮現場開展病人轉運、病家消毒、勸說密切接觸者服從集中隔離安排。經過近一天的動員,終于說服患者家屬同意服從集中隔離管理的安排,他又親自護送轉運其到集中隔離觀察場所,妥善完成我區首例病例的處置工作。2020年除夕夜21點,賴志勝處理完疫情拖着疲憊的步伐趕回家和家人團圓。飯菜都已經熱了一遍又一遍,他匆匆吃了幾口,還顧不上和家人說上幾句話,立即又投入應急工作狀态。
在高強度的防疫工作面前,他從沒松懈,從年前廿八開始,賴志勝忙碌的身影就出現在區内的大街小巷以及各類各類場所中:他對公安分局一線民警開展防控知識培訓;到轄區宗教場所開展防控工作指導;指導醫護人員做好預檢分診及防護......自1月22日至今,越秀區疫情防控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各項防控工作及時高效得到落實,築牢抗擊疫情第一道防線。
妻子也為了支持他投入工作,決定取消回家過年陪他一起在廣州,父母和家庭給予他支持化為無盡的動力,讓他義無反顧,日夜堅守在越秀防疫的第一道關口,做好越秀居民的“健康守門人”。




流行病學調查工作,需要的是細心、耐心和經驗。需要有公共衛生的知識,也要有刑偵式的邏輯思維,這樣才能在紛繁複雜的信息中剝繭抽絲,找到關鍵線索。
“高危”工作環境是常态
作為負責傳染病防制科的負責人之一,周德謙也屬于一名“老防疫”,16年來,他參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千餘起,每一次都是與傳染病患者“最近距離的接觸”,随時都有被感染的可能,但他從不畏懼。在醫院面對傳染病患者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和采樣這樣“高危”行為,對于他來說不過是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逆行”是為了衆人安全前行
2019年12月31日,周德謙參加了市疾控的技術培訓後馬上進行了内部培訓,他對同事們說:“要重點關注武漢不明原因肺炎疫情,大家先加強學習,做好準備。”2020年春節前夕,他接到中心的随時待命任務後,他二話不說就把妻子和兩個孩子送回家鄉,一家團圓之時,他卻毅然回到崗位待命,開啟了不分晝夜的迎戰模式。

“破解”疫情傳播的軌迹
1月22日,我區接到首例武漢輸入新冠肺炎的疑似病例,周德謙馬上前往現場進行流行病學調查,為快速處置疫情赢得了時間。流行病學調查工作是疫情防控關鍵的一環,為了确保獲取高質量的調查數據,每次遇到棘手的個案,他都是自己親自上陣,尋找病例關聯信息,描繪病毒傳播軌迹。1月22日至今中心累計開展流行病學調查300多次,為疫情分析提供了詳實的依據。
為強化人員防控技能,他認真研讀國家和省市下發的各類方案和工作指引,及時組織疫情處置隊員、社區醫生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培訓、新冠肺炎強化監測、個人防護演練、流調技巧等培訓。同時加強對區内流感樣病例和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監測,切實把早發現、早診斷、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工作要求落實到位。
病例報告不分早晚,為了及時處置疫情,辦公室已經成為周德謙的另一個家。每天回到家基本都是淩晨時分。但是工作電話還是不時響起,這個時候無論多累,他都會及時處理。
剛剛榮升二孩爸爸的他,小兒子才剛滿5個月大,本來春節也是團圓的日子,而他日夜堅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線。他也是疾控人的一個縮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和疫情進行分秒必争的賽跑,是每個疾控人的堅守和責任。




疫點消殺 累并快樂着
對确診患者和疑似患者所在的居住和工作場所等疫點的終末消毒,是疾控中心最前線、最辛苦也最為重要的工作之一。這項工作,就落在了中心傳染病防制科副科長黃亮宇的身上。快速應對疫情,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及時處置是傳染病控制的關鍵。由于科室剛剛進行整合,面臨人員不足等困難,黃亮宇做好了應對的準備。1月初,他提早對中心應急消毒物資進行清點統籌,并及時組織全體消殺人員進行了系統培訓和實踐演練,應對随時到來的疫情。

消殺背後的大學問
1月22日,區疾控中心接到首例武漢輸入新冠肺炎的疑似病例報告,黃亮宇馬上帶領消殺人員抵達病人家中開展疫點終末消毒。
疫點的消毒工作看似簡單,但背後藏着大學問:開展疫點消毒前,要充分了解疫點地形、功能、人流情況等,以判斷合理的消毒範圍、進入和退出的線路。為避免引起周邊群衆的恐慌,黃亮宇和隊員們需要根據現場的環境,挑選配電房、樓梯底等比較隐蔽的狹小空間穿戴防護服和消毒裝備。由于病人都在醫院隔離治療,家屬也隔離觀察,怎樣有技巧地和病人及家屬溝通,消除他們的抵觸情緒并取得其信任,到最終拿到家居鑰匙進入居家進行消毒也是工作中的一大難點。
疫點消毒工作對時效性有着嚴格的要求,越早消毒,越利于疫情的防控,所以這些工作都要在最短時間内有序完成,每一個細節都缺一不可,工作強度和壓力都非常巨大需要極大的細心和耐心,确保萬無一失。這不僅僅是對疫情的控制,也同時是對自己的保護。

在實戰中鍛煉隊伍
黃亮宇所帶領的消毒人員團隊中,絕大多數都是年輕人,沒有處置重大新發傳染病疫情的經驗,面對這次嚴峻的疫情形勢,盡管提前做了充分的培訓和演練,但隊員們始終缺乏實踐經驗。因此,從我區發生疫情開始,每一次黃亮宇都親自帶隊,現場指揮消毒工作,将經驗傳授給他的隊員們。黃亮宇常對年輕的隊員們說:“我們進入的是最高危的地方,但隻要做好了防護措施,那我們也是最安全的”。
投入緊張的疫情防控工作後,黃亮宇心裡記挂着疫情,惦記着患者、關注着同事們的自我防護,但卻無法陪伴家人們一起吃頓完整的團年飯。春節假期,同為疾控戰線的妻子身體抱恙在家養病,兒子即将中考,他都無法照顧。他說:“疫情防控最重要,疫點比家更需要我。隻有疫情消退,我和我身邊的人才能真正吃到安樂茶飯。”為了讓每個人都吃上安樂茶飯,他無怨無悔。
衛生應急,
是一個團隊的工作,
他們背後還有一個強大的團隊,
大家互相配合,
一個都不能少!
組稿及編輯:江汀
排版:劉國聰
引用來源:越秀疾控中心 越秀健康家園
初審:王燕芳
審核:郝元濤
審定發布: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