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幼衛生學系
【曆史沿革】
太阳集团app首页婦幼衛生學系成立于1996年,前身是原中山醫科大學太阳集团1088vip兒童青少年衛生教研室。本系于1997年成為“兒少衛生與婦幼保健”碩士點,2003年成為“兒少衛生與婦幼保健”博士點。
【師資隊伍】
鄧桂芬教授是我校兒少衛生學的創始人,也是我國兒少衛生學重要奠基人之一,現已退休。靜進教授是婦幼衛生學系的創辦人和學科帶頭人,也是全國知名兒童青少年心理專家。目前,本系有在編教師13名:教授(含客座教授)5名,副教授3名,高級講師1名,講師1名,副研究員1名,教輔1名。其中博士生導師5名,碩士生導師6名,太阳集团app首页百人計劃引進人才1名。所有教師均具有博士學位,教授和副教授均有海外(如日本、美國等)或香港留學訪學經曆。本系将繼續引進優秀人才,壯大師資隊伍。
教 授:靜進 李秀紅 陳亞軍
副教授:金宇 朱豔娜 蔡莉
高級講師:劉建安
講 師:王慶雄
副研究員:曹牧青
實驗師:陳學彬
博士生導師:靜進、陳亞軍、李秀紅、金宇、朱豔娜
碩士生導師:靜進、陳亞軍、李秀紅、金宇、朱豔娜、蔡莉
【教學和人才培養】
本系以婦女和兒童健康促進為基本理念,緻力培養婦幼衛生專業複合型人才,每年培養博士研究生 1~5 名,碩士研究生10~20名,包括科研型、全日制和非全日制MPH碩士。本系主要開設兒少衛生學、兒童保健學、婦女保健學、婦幼心理學、心理學基礎、行為醫學、婦幼信息學、臨床心理學等專業課程。本科專業課程《兒少衛生學》為省級精品課程,《兒少衛生學》慕課于2021年入選“學習強國”平台并廣受關注,目前正積極籌備申報國家級線上一流課程建設中。本系2008 ~2016年期間面向全校本科生開設心理輔修課程,培養了200多名輔修班學生。課程主要包括基礎心理學、發展心理學、評估心理學、社會心理學、變态心理學、心理咨詢學、心理治療學、行為醫學、發育行為兒科學等。此外,本系還開設多門全校公選課,包括大學生心理健康學、優生優育學、大學生心理咨詢與治療、大學生運動處方、營養與女性健康、世界飲食文化與健康、戀愛婚姻和家庭等課程。
【科學研究】
我系的研究領域為“兒少衛生與婦幼保健”,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兒童青少年心理、行為與健康(孤獨症、學習障礙、多動症和情緒障礙等);環境/生活方式與兒童青少年慢性病防治;孕産期保健與兒童少年發育結局的關系;婦幼營養與保健;婦兒心理咨詢與治療。科研平台包括兒童青少年發育行為研究中心、神經心理實驗室、廣東省體質健康調研平台、廣州市學生體質監測平台等。
經過多年積累,我系的兒童青少年心理衛生,特别是是兒童發育障礙類疾病的神經心理機制和幹預研究在全國具有一定影響力,是中國孤獨症機構聯盟副主席單位、廣東省兒童孤獨症康複教育研究基地、廣東省家庭教育實驗研究基地、廣州市殘疾預防技術指導單位、廣東省心理衛生協會兒少心理衛生專業委員會和廣東省殘疾人康複協會兒童孤獨症康複專業委員會的挂牌單位。
本系教師迄今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多項,主持衛生部重大專項“1147計劃”、省部級、廳級和校級基金上百項,已發表學術論文上千篇(包括SCI及中文核心論文),近五年科研經費超過2千萬。此外,主編/參編《婦幼心理學》、《兒童少年衛生學》、《婦幼健康教育學》、《兒童康複學》《行為醫學》、《發育行為兒科學》等國家級教材幾十部,以及其它各類教材和書籍幾十部。本學科先後榮獲:衛生部醫藥衛生科技進步三等獎、廣東省衛生廳醫藥衛生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教委科技進步獎三等獎、廣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廣東省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二等獎、宋慶齡基金會兒科醫學獎、婦幼健康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獎三等獎等多項國家省部廳級科研成果獎。本系教師在國内外學術期刊、及學術團體方面均有職務擔任。
【對外交流】
本系與國内外多家高校和學術機構、省内外多家婦幼保健院醫院、中小學健康促進中心等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定期邀請國内外相關領域專家來訪;本系教師和研究生定期赴日本、美國、丹麥等境外研究機構進行訪問學習。此外,本系師生每年均有赴國外參加國際學術會議,交流彙報學術成果,并獲取相關領域最新研究資訊,提高本系學術影響力,促進科研的快速發展。
【社會服務】
目前,我系承擔教育部全國學生體質調研(廣東省)工作、廣東省(廣州市)學生體質健康白皮書研制和發布、省内婦幼相關專業人員的培訓、繼續教育、技術指導工作,省衛生廳“婦幼安康工程”。本系“兒童青少年心理行為發育研究中心”擁有咨詢室、沙盤室等,可為有發育行為障礙的兒童青少年提供心理行為評估、心理咨詢與治療,同時可開展兒童青少年生長發育評估、咨詢和指導,面向婦幼群體、保健機構、學校和家長開展保健知識的宣傳與指導活動。
本系将繼續根據國家婦幼健康工作發展需要,廣納人才,建設行業知名度高、影響力大的教學科研團隊,整合多方資源,開展多種社會服務,培養優秀的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不斷輸出綜合素質高、專業水平過硬的婦幼衛生人才,為婦幼衛生事業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