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 朱豔娜副教授團隊發文:基于學校的生活方式幹預對中國兒童青少年心血管健康的影響:一項全國多中心研究的事後分析
心血管疾病已成為全球主要死因之一。成年期的心血管疾病可以追溯到兒童時期未能有效控制心血管健康危險因素。從全生命周期健康的視角出發,促進兒童青少年的心血管健康尤為重要,而不應僅關注成年期心血管疾病的治療。最近,美國心髒協會提出了“生命八要素”(Life’s Essential 8,LE8)框架,通過飲食、運動、尼古丁暴露、睡眠、體質指數、血糖、血脂和血壓8個指标,對兒童青少年整體心血管健康進行綜合評估。這些指标已被證明能夠有效預測成年期心血管疾病事件的發生。
在中國,兒童和青少年的理想心血管健康狀況普遍偏低,尤其在體力活動和飲食方面。基于學校的生活方式幹預被認為是一種改善心血管健康的有效策略,因為學校環境可以覆蓋大多數兒童青少年,并通過教師的支持和家庭的配合,最大程度地減少幹預實施的障礙。雖然國内一些針對肥胖的多中心學校生活方式幹預研究顯示對兒童體質指數的有益影響很微弱,但這些研究并未對兒童青少年的心血管健康進行綜合評估,也未采用全國性樣本。基于學校的生活方式幹預對中國兒童青少年整體心血管健康狀況的影響尚未可知。
為解決這一問題,我院婦幼衛生學系朱豔娜副教授團隊開展了相關研究,近日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上發表了題為“Effects of school-based lifestyle interventions on cardiovascular health in Chinese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 post hoc analysis of a national multicenter study”的論文,該研究通過對一項覆蓋我國94所學校的針對兒童肥胖的全國多中心幹預項目進行事後分析,采用最新的LE8框架評估心血管健康,揭示了基于學校的生活方式幹預對中國兒童青少年整體心血管健康狀況的改善效果。
研究納入了我國七個地區94所學校5.7萬餘名7~17歲的中小學生(其中幹預組30629人,對照組26581人)。幹預組實施為期6個月的生活方式幹預,對照組保持常規狀态。幹預措施由三部分組成:(1)支持性的學校和家庭環境,包括成立學校監督委員會以及給家長發放幹預手冊;(2)通過結構化課程、海報、活動和家長會進行健康生活方式教育;(3)加強學校推廣,包括設置必修體育課時以及自我監測飲食攝入和體育鍛煉情況。在幹預前後,基于LE8的評分方法,采用4個健康行為(飲食、體育活動、尼古丁暴露和體質指數)和3個健康因素(血脂、血糖和血壓)指标評估兒童青少年的心血管健康狀況,計算總體心血管健康得分、健康行為得分、健康因素得分。采用廣義線性混合模型分析幹預效果。
分析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幹預組學生的總體心血管健康得分和健康行為得分分别增加了0.89分和1.35分,理想心血管健康(總體心血管健康得分≥80分)的可能性增加了14%,但健康因素得分與對照組無顯著差異。亞組分析顯示,與高中生(10~12年級)相比,幹預對小學生(1~6年級)和初中生(7~9年級)心血管健康的改善效果更好。

該研究結果表明,基于學校的生活方式幹預能有效改善兒童青少年的心血管健康行為,而小學和初中是促進健康生活方式形成的關鍵窗口期。作者還指出,未來可能的研究方向包括心血管健康有效幹預的組分和機制、實現這些有益要素的可行方法、幹預的長期效果、性别和青春期的調節作用、健康幹預獲益的潛在性别不平等,尤其是要針對LE8開發一個數字評分工具,以便更好地進行個體化評估、臨床評估和研究應用。
我院朱豔娜副教授與北京大學兒童青少年衛生研究所的馬軍教授為該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博士生郭芃菲、碩士生周月琴、鄒志勇研究員為共同第一作者。該研究得到“衛生行業科研專項學生重大疾病防控技術和相關标準研制及應用(1147計劃)”等經費資助。
論文鍊接:https://www.ahajournals.org/doi/10.1161/JAHA.124.037371
點擊查看相關報道:
撰稿:周月琴、朱豔娜
配圖:周月琴
初審:朱豔娜、董光輝
審核:王燕芳
審定發布:範瑞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