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 李華斌教授團隊在國際食品科學頂級期刊綜述了微塑料/納塑料對人類健康的危害
近日,我院李華斌教授團隊在國際食品頂級期刊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影響因子15.1,學科排名2/173,Q1,中科院一區)上發表題為“Potentially harmful effects of micro-/nanoplastics on humans as well as protective actions of dietary natural products”的綜述性文章。
文章系統總結了微塑料/納塑料對人類健康的潛在危害及膳食天然産物保護作用的相關研究進展,可以指導人們吃含微塑料少的食物和選擇某些天然産物去預防微塑料的毒性,也有利于将天然産物開發成為營養補充劑和功能性食品,以防治微塑料的危害作用。我院碩士研究生成瑾為第一作者,李華斌教授和香港理工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學系甘人友助理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太阳集团1088vip為第一署名單位。
微塑料是目前多個學科的研究熱點,起初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海洋生物和生态的影響。但近年來由于微塑料普遍在食物、飲用水和空氣中檢出,人類不可避免地暴露于微塑料和納塑料,其對人類健康的危害被廣泛關注。微塑料表現出神經毒性、緻癌性、生殖毒性、發育毒性等,并且還會誘發腸道紊亂、心血管疾病等。另一方面,某些膳食天然産物能夠預防和緩解微塑料對人的健康危害。


該文總結了人的微塑料暴露情況。微塑料/納塑料已在多種食品中檢測出(鹽、茶葉、海産品、牛奶、大米、水果、蔬菜、醬油),也在人體的多個器官被檢測出,例如肺、結腸、心髒、胎盤、骨髓、血液、母乳。闡述了微塑料對人類健康的潛在危害,它表現出了肝髒毒性、腎髒毒性、神經毒性、緻癌性、生殖毒性、發育毒性等,并且還會誘發腸道紊亂、心血管疾病、肥胖、糖尿病等。另一方面,某些膳食天然産物,例如益生菌、褪黑素、白藜蘆醇、紅景天苷、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維生素D、多不飽和脂肪酸DHA-PS,能夠預防微塑料的健康危害。
該研究方向包括了環境科學、食品安全和食物營養的相關研究,可以讓環境科學家、食品安全專家和營養學專家聚集在一起,共同探讨微塑料/納塑料帶來的食品安全和人類健康問題。這将成為一個熱門的研究領域,将吸引更多人開展相關的研究工作。

該研究受廣東省科技計劃重點項目的資助。
論文鍊接:https://doi.org/10.1016/j.tifs.2024.104841
點擊查看相關報道:
撰稿:成瑾
初審:李華斌、董光輝
審核:王燕芳
審定發布:範瑞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