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脈傳承・志願同行 | 廣東省“百千萬工程”恩平突擊隊開展志願服務及參訪紅色教育基地

發布人:張夢迪 發布日期:2025-02-11

  2025年1月20—22日,太阳集团1088vip廣東省百千萬工程恩平突擊隊在為期三天的科普之旅中,在恩平市社會福利院進行志願服務活動,并走進歇馬舉人村,參訪鳌峰山革命烈士紀念碑與強軍長廊,接受紅色文化的教育洗禮,将紅色精神内化為“百千萬工程”實踐的不竭動力。


福佑新春,耆樂安康

  2025年1月20日下午,突擊隊抵達江門市恩平市社會福利院開展志願服務活動,協助工作人員共同舉辦“新春遊園會”。活動現場共有百餘名老人參與活動,突擊隊隊員協助工作人員共同完成活動布置與舉辦。
 

突擊隊師生合影


  現場活動包含手寫福字派發和套圈遊戲,突擊隊隊員協助進行活動開始前的号碼牌發放、套圈場地的布置以及現場秩序維持。隊員們負責核對老人号碼牌,随後遞上塑料套圈,等待老人完成套圈後,及時将被套中的獎品交到老人手中。除此之外,在活動的間隙關注老人們的喜好、及時補充獎品,保證每位老人都可以攜帶心儀的獎品離開現場。活動現場氣氛活躍,每位老人臉上都洋溢着喜悅,美好的祝願随着歡笑聲在流入每一位老人的心中,留下溫暖而難忘的新春回憶。
 

突擊隊隊員協助編寫并分發号碼牌
突擊隊隊員協助套圈活動開展


  1月21日上午,突擊隊在恩平市社會福利院開展“暖心相伴,情滿福院”的探訪慰問老年人活動。突擊隊在社工的熱心協助下,帶着精心提前制作完成的二十多個艾草養生錘,笑意盈盈地走向老人們。起初,有的老人眼中滿是疑惑,不太明白這小巧物件究竟是什麼,但當隊員們上前拿起養生錘,示範性地在老人家的肩膀上輕輕捶打起來,老人們便心領神會,臉上綻放出燦爛的笑容,樂呵呵地将這份飽含心意的禮物收下。
 

突擊隊隊員精心制作艾草養生錘
突擊隊隊員贈送老人艾草養生錘


  活動漸入佳境之際,一個格外溫馨的小插曲悄然上演。一位爺爺目光中透着期許地說道他想聽我們唱歌。聽到這句話,隊員們都紛紛聚過來,排列整齊,齊聲高歌唱粵語歌《海闊天空》。那一刻,每一張臉龐都被快樂填滿,彼此之間的距離因音樂這最美的紐帶而無限拉近,整個福利院都沉浸在一片溫馨與歡樂之中。
 

突擊隊隊員為老人演唱歌曲


尋迹榮光,鑄魂奮進之路

  2025年1月20日下午,恩平突擊隊走進充滿魅力的恩平歇馬舉人村,開啟了一場意義非凡的紅色教育之旅。歇馬舉人村有着670多年的曆史,明清兩代培養出600多位功名人士。在這裡,我們參觀了百年勵志園、孔聖壇、歇馬文化館、歇馬德馨館等景點,聆聽先輩們的故事,感受他們為國家、為民族奮鬥的初心。
 

突擊隊隊員歇馬舉人村合影


  “綠水萦回喜見蒼龍踴躍,青山枕後快瞻文鳳高飛”,歇馬村的勵學傳統是其最耀眼的文化名片。勵志園門前對聯即是這一傳統的縮影,勵志園内的勵志台每一根石柱上都刻有關于勵志的格言。勵志園不僅是對先輩的紀念,更是對後人的激勵,讓我們深刻體會到“筆筒量米也要教子讀書”的祖訓所蘊含的深刻意義。孔聖壇是歇馬舉人村的文化瑰寶,它見證了這座古村數百年的勵學傳統,也承載着對未來的期望。在這裡,傳統文化與現代教育相結合,激勵着一代又一代的學子追求卓越,傳承文脈。歇馬德馨館是歇馬舉人村廉政教育基地的核心場館之一,通過展示曆史清官和廉政故事,傳遞廉潔奉公的價值觀。這些曆史故事不僅僅是一段段記載,更是智慧與信念的象征,提醒着今日的我們在未來堅定信念,不忘初心。
 

突擊隊隊員們參觀勵志園和孔聖壇


  2025年1月22日上午,恩平突擊隊前往鳌峰山遊覽革命烈士紀念碑和強軍長廊進行紅色教育學習,感受那段波瀾壯闊的革命曆史。恩平革命烈士紀念碑位于鳌峰山公園半山腰,是為紀念1927年恩平農民起義、土地革命、抗日戰争和解放戰争中英勇犧牲的革命先烈而建。強軍長廊位于鳌峰山南門入口處,是一條集國防教育與紅色文化展示為一體的長廊。長廊以“踔厲奮發強國防,勇毅前行向複興”為主題,通過圖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從創建到現代化建設的光輝曆程,以及恩平本地的革命曆史。
 

突擊隊隊員們參訪恩平革命烈士紀念碑
突擊隊隊員們參觀強軍長廊


  參觀革命烈士紀念碑和強軍長廊,不僅是一次對曆史的回顧,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禮。在這裡,我們可以感受到革命先輩們的英勇無畏和崇高精神,激發愛國熱情,增強國防意識。
 

突擊隊隊員合影


  随着恩平之旅的圓滿結束,隊員們滿載而歸,不僅帶回了珍貴的曆史記憶和深刻的文化體驗,更是一次知識的盛宴、一次心靈的洗禮。這次活動将會成為隊員們成長道路上寶貴的财富,也将激勵他們在未來的學習和工作中,繼續發揚光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及先進的革命精神,為公共衛生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撰稿:李堂耀、楊秀芝
供圖:恩平突擊隊全體成員
初審:藍丹紅
審核:王燕芳
審核發布:範瑞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