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新辦就“最美醫生”舉行中外記者見面會(文字實錄)

發布人:張夢迪 發布日期:2023-08-19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23年8月18日(星期五)上午10時舉行中外記者見面會,“最美醫生”代表與中外記者見面交流。


主持人
國務院新聞辦新聞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 
壽小麗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出席國務院新聞辦中外記者見面會。健康連着千家萬戶的幸福,關系國家民族的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引領衛生健康事業實現全方位進步,取得曆史性成就。廣大醫療衛生工作者是人民生命健康的守護者,是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主力軍。他們日夜堅守在診室、手術台、實驗室,奮戰在守護生命健康的第一線,他們用平凡而堅韌的肩膀,擔負起救死扶傷的神聖使命。近日,中宣部和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發布2023年“最美醫生”。今天我們非常高興邀請到他們其中四位個人代表和一位團隊代表與大家見面交流。首先,我逐一介紹一下他們,他們是:

  第13、15、16、18、20、22批中國援盧旺達醫療隊隊員、内蒙古自治區第四醫院外科主任李俊升先生;

  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兒科醫院主任醫師丁櫻女士;

  陝西省渭南市潼關縣秦東鎮寺角營村荒移衛生室鄉村醫生劉永生先生;

  北京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主任醫師李燕明女士;

  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所長、副主任醫師康敏先生。

  下面,我們就請他們進行一下自我介紹。
 

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所長、副主任醫師 
康敏


  大家好,我叫康敏,來自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我是一名公共衛生醫生,參加工作18年,我一直從事急性傳染病的預防控制工作,也曾經親曆了登革熱、甲流、寨卡、中東呼吸綜合征和新冠病毒感染等各類新發突發傳染病疫情。

  和臨床大夫有所不同,我們公共衛生醫生,面對的是群體,關注的是每個個體疾病的集合。我們既要深入現場掌握第一手資料,也要有宏觀的視角開出社會處方,解決公共衛生問題。我将一如既往堅守我的崗位,為人民健康、為公共衛生安全服務。謝謝大家!
 

主持人
國務院新聞辦新聞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 
壽小麗

  謝謝康醫師。今天非常難得,我們有五位醫生來到新聞發布台,我相信大家有很多問題想問他們。下面我們就進入提問環節,提問前還是請通報一下所在的新聞機構,請大家開始舉手提問。
 

新華社記者

  台上代表們都長期奮戰在一線醫療衛生工作崗位,請問各位在新時代十年親身經曆了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哪些變化,有什麼樣的深刻感受?
 

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所長、副主任醫師 
康敏

  我和前面兩位老師的體會是一樣的,我從小是在疾控中心的院子長大的,以前叫防疫站,我參加工作進入疾控中心的大家庭,我也見證了我國疾病預防控制事業的發展。舉幾個例子,比如在2009年甲流的時候,我們市一級疾控中心才剛剛具備了PCR的核酸檢測能力。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到現在我們不僅能夠快速開展多病原學的檢測,我們還能對病原體的基因進行測序和同源性的分析,這個技術進步是非常大的。

  還有一個例子發生在我家裡人的,今年上半年,社區打電話通知我家老人,現在可以免費接種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了,這在以前是沒有的,我家老人也知道這個疫苗的好處,自己預約很快就接種了疫苗。我想這種發展和變化就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為老百姓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海報新聞記者

  醫療職業對醫務工作者有着非常高的要求,有時候需要面對兇險的疾病以及超負荷的工作強度,請問大家從醫的信念、決心和動力源自于什麼?謝謝。
 

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所長、副主任醫師 
康敏

  作為一名公共衛生醫生,我想,一切為了公衆健康,就是我們公衛醫生的信念和動力源泉。因為我們面對的是群體,考慮的是人群健康問題,所以我們日常的工作,很多時候可能是在現場開展個案調查,采集各類标本,進行實驗室檢測。我們開展各類公共衛生監測,有些人說我們就像瞭望台上的哨兵,要時時刻刻保持警惕,關注疾病在人群中的變化,我們可能還要開展一些科研工作,看看這個病原體是否有新的變化。

  除此之外,我們還要應對各類突發事件,我們會和不同病原體打交道,要處置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這個時候,我們又像疾病偵探,需要在迷霧中找到“元兇”,抽絲剝繭,及時提出應對建議,能夠快速阻斷疫情。雖然工作繁重,但是隻要能夠及時阻斷疫情傳播,降低社會疾病負擔,提高人群健康水平,我想這一切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所以,一切為了公衆健康,就是我們公衛醫生的信念和動力源泉。
 

南方日報南方+記者

  我的問題是提給康敏醫生的。近些年來,公共衛生工作引起了全社會的高度關注,您在處置人禽流感、中東呼吸綜合征、登革熱、寨卡病毒病、新冠疫情等重大傳染病疫情面前,都為公衆健康開出了社會處方,您認為社會處方的核心是什麼?面對重大傳染病疫情,公衆應該如何維護自身的健康?謝謝您。
 

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所長、副主任醫師 
康敏

  謝謝你的問題,我也非常榮幸,非常高興有這麼個機會,讓更多人認識了我們公共衛生醫生。我們公共衛生醫生關注的是群體健康的問題,我們開的處方實際上就是預防疾病、促進健康,提高全人群健康水平的社會處方。從我自己的理解來說,這種社會處方的核心就是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背後體現的就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宗旨。這種公共衛生的處方,實際上是具有社會公平屬性的,它應該是人人都能享有的。我舉幾個例子。曾經,狂犬病是多發的緻死性傳染病,我們調查發現,犬傷後,傷口沒有及時科學處理、沒有及時接種疫苗是狂犬病最主要的原因。所以我們提出建議,建設犬傷規範化門診,并且覆蓋到所有鄉鎮,被動物咬傷之後,我們的患者能夠及時科學地接受傷口處理服務,并且能夠及時接種疫苗,大大減少了感染的風險。同時,我們也推進政府的政策,比方說我們的寵物圈養的管理規範,比如動物疫苗的接種,經曆過這麼多年,我們現在狂犬病已經控制在非常低的水平了。

  還有一個例子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在嬰幼兒裡面是非常常見的腸道傳染病,而且容易在幼兒園暴發。實際上洗手是非常有效和經濟的預防手段。所以,我們基層疾控工作者開展了各種進校園手衛生的服務,以大手拉小手的形式,教會我們的小朋友怎麼正确去洗手。比如我們專家經常說的洗手要20秒,小朋友是不知道的,其實基層有很多的辦法,我們告訴小朋友,你一邊洗手一邊唱歌,唱生日快樂歌,唱兩遍就夠了。通過這一系列措施,現在我們的小朋友,大家如果留意觀察一下,隻要進幼兒園,他都要去洗手,這樣就極大地減少了在幼兒園裡面暴發的風險,同時患兒重症、死亡的風險大大減少了。

  這些年,大家對公共衛生是非常關注的,我想公共衛生是有組織的行動,它需要全社會的參與。從公衆的角度來說,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我們需要積極去學習,主動去學習健康的知識,提高我們自身的健康素養。同時,我們繼續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做健康生活的實踐者。如果發生了疫情,我希望大家也是能夠積極配合,群防群控,最大限度地減少疫情帶來的影響。謝謝。
 

主持人
國務院新聞辦新聞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 
壽小麗

  好,剛才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我們台上五位代表向大家講述了他們在從醫路上的故事與體會,分享了他們成功救治病人的欣慰與喜悅,诠釋了幾十年如一日的堅守與堅持,這正是廣大醫療衛生工作者全心全意護佑人民生命健康的生動縮影。明天就是中國醫師節,在此我們向所有醫療衛生工作者緻以節日的問候,道一聲辛苦了!

  今天的記者見面會就到這裡,謝謝各位,大家再見!

點擊閱讀原推送
 


轉載來源:廣東疾控(公衆号)
初審:陳霞
審核:王燕芳
審定發布:範瑞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