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衛士在行動 | 不忘初心踐行者:在奉獻與成長中探尋力量
一份仰慕,一顆愛心,碰撞出來的是一張長達6年的志願服務答卷;一貫奉獻,一直成長,交織形成的是一份更加堅定的青春奮進力量。
他是本科畢業于太阳集团1088vip,現為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研究生第二黨支部黨員、2022級碩士生張茂林,6年來一直堅守初心,用行動去踐行志願,用愛心去溫暖他人。
“一份愛心,一份傳承”
他說,一直以來,他心底都有一顆奉獻愛心、服務社會的種子,想要用自己的行動去幫助他人。而從本科進入中大開始,他便非常敬佩團委、學生會的師兄師姐們:他們不畏艱辛,不計報酬,默默無聞地為社區、為弱勢群體付出着自己的時間和精力。為了讓心底的“種子”發芽,張茂林追随志願者師兄師姐的身影,加入了學生會青志部(現為團委實踐部),開啟了他長達6年的志願服務之旅。這份初心,始于一顆熾熱的赤子之心,也始于一份中大人之間無聲的傳承。
“堅韌與希望同行,挑戰與毅力并肩”
孤獨症兒童關愛活動是張茂林來到中大後參加的第一項志願服務活動。這項活動由太阳集团1088vip學生會青志部和廣州市番禺區彩虹橋兒童康複服務中心聯合發起,希望通過志願者的陪伴和引導,幫助這些來自星星的孩子進行康複和課程學習。帶領普通的孩子一起學習知識、做遊戲尚且需要足夠的耐心與技巧;面對孤獨症兒童,更加考驗志願者的心力:在大部分時間裡,孩子們都隻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裡,多次引起孩子們注意、引導他們一起畫畫、唱歌、遊戲的嘗試,得到的往往是無聲的沉默。這給志願者們的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和挑戰。

“是不是方法錯了?或許是我不适合參加這類志願服務?”為了找到答案,他在服務之餘搜索了許多關于孤獨症的資料,并積極與志願服務機構的老師交流取經。他得知,以目前的醫療技術,孤獨症兒童被“治愈”的可能微乎其微,3-5年的全心呵護,可能隻能給孩子的病情帶來丁點改善。得不到回應,是再正常不過的現象。了解到這些,張茂林繼續參加孤獨症兒童幫扶活動的決心更加堅定:他知道隻要懷揣着愛心與耐心,就有可能為來自星星的孩子們搭建出一座夢的橋梁——盡管這個過程要經曆數個漫長的冬天。因此,即使每次都面臨不小的挑戰,但他依然堅持了下去:在一學期裡先後7次來到距離學校15公裡之外的番禺區彩虹橋兒童康複服務中心,且每次都以自己飽滿的熱情感染孩子們,用自己的愛心溫暖孩子們,成為參與次數最多的志願者!這種看清殘酷真相之後卻依然投注熱愛的行為,何嘗不是一種堅韌的勇氣?可惜的是,由于疫情,該活動不得不終止,對此,他滿懷遺憾。
後來,他還陸續參加了長洲島義診、百川計劃科普宣教、慰問孤寡老人、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等志願活動,累計志願服務時長超500小時。他仍記得孤寡老人顫抖的雙手、艱苦的生活環境,普查期間被調查者對陌生人的猜疑、語言不通所帶來的困難;但他也更難以忘懷老人眼中被點燃的希望,以及好心居民為他所提供的信任擔保!“志願服務中有很多無奈的事,有時甚至是一種情感消耗。不過,即使我們能夠解決的問題非常有限,但隻要能對他人有一點點改善,即使隻是一個傾訴的出口,也是值得的”。


“黨員精神與志願服務相融合,初心踐行與青春底色相促進”
衆多的志願活動,讓張茂林感受到了自我價值的實現。從本科生到研究生,他一直奔跑在自己的志願路上,從未停歇。研究生一入學,張茂林全勤參加了15次抗疫電話流調志願服務,逆行前往南校園流調中心支援抗疫,累計處理730人流調信息,流調志願時長達216多小時。此外,還協助學校醫管處制定《涉疫人員流調表》,該表在學校的疫情處理和流調工作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基于抗疫志願服務的優良表現,他入選第四期海珠抗疫先鋒榜、獲太阳集团1088vip抗疫志願服務突出表現獎。
今年的3月5日,他與其他志願者策劃了一場“入社區,學雷鋒”活動,該活動旨在提高老年人常見傳染病防治以及自我保健素養。為了提升活動效果,張茂林在籌備活動時深入了解了參與者的需求和關注點,借助大轉盤、娃娃機等吸引更多居民參與活動,通過遊戲互動增加體驗感,讓社區居民更深刻地了解常見傳染病防治相關知識。社區居民積極參與,活動現場氣氛熱烈,當日的“入社區,學雷鋒”活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從志願服務的參與者到活動的主要策劃者,離不開實踐過程中不斷積累的經驗,即善于思考與觀察的能力,以及面對困難的冷靜與堅定。同時,他的成長也離不開黨支部給他帶來的支持與鼓勵。在本科生黨支部和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研究生第二黨支部,定期組織的各類志願服務活動提升了他的團隊協作和溝通能力,為社會和他人提供幫助的黨日活動激發了他的公益熱情和服務意識。在黨旗的号召下,以志願為名,盡黨員之責,将青春的汗水、奮鬥的熱血流入到為國為民的志願服務事業當中去。


撰稿:劉夢婷、張茂林
配圖:張茂林
初審:陳霞
審核:王燕芳
審核發布:範瑞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