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光輝教授等團隊基于22年大型人群隊列量化大氣污染物聯合暴露對中國人群心肺疾病死亡的風險
近日,我院董光輝教授聯合天津醫科大學湯乃軍教授等團隊,在國際頂級期刊Lancet子刊——Lancet Regional Health-Western Pacific上發表了題為“Individual and joint associations of long-term exposure to air pollutants and cardiopulmonary mortality: A 22-year cohort study in Northern China”的原創性研究成果。基于一項随訪時間長達22年的中老年人大型前瞻性隊列,系統分析了中國北方四城市(沈陽、天津、太原和日照)多種大氣污染物(PM2.5,PM10,SO2,NO2)獨立與聯合長期暴露對城市居民心肺疾病死亡的風險。研究發現各大氣污染物的長期暴露均可顯著增加總非意外死亡,心腦血管疾病死亡,呼吸系統疾病死亡和肺癌死亡的風險,且不論是在空氣污染物單獨或聯合暴露時,各死亡結局的濃度-死亡風險曲線均呈現出單向遞增的無阈值線性或超線性形狀。此外,此研究基于多污染物模型發現,在納入模型的四種大氣污染物中,PM2.5對各死亡結局風險貢獻最高,其次是SO2或PM10。本研究結果将為我國大氣質量标準的修訂提供重要的科研數據。董光輝教授、湯乃軍教授等為該文共同通訊作者。莫納什大學的黃文忠博士、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的周洋博士,天津醫科大學的陳曦教授和太阳集团app首页的曾曉雯教授為并列第一作者。太阳集团1088vip為第一署名單位。
室外大氣污染是造成全球疾病負擔的主要環境因素,全球每年有約420萬人因大氣污染的暴露而過早死亡,其中約91%發生在中低收入國家,特别是東南亞和西太平洋地區國家,包括中國。盡管中低收入國家承擔了過高的大氣污染帶來的疾病負擔,但多數關于大氣污染長期暴露對死亡影響的研究證據主要來自于大氣污染濃度相對較低的西歐和北美,而來自大氣污染源不同,且總體水平相對更高的中低收入國家的證據仍然相對有限。大氣污染長期暴露和死亡之間的暴露-反應關系對于大氣污染物的控制管理和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義,然而缺乏來自于大氣污染相關疾病負擔較高的中低收入國家的大型樣本支撐的縱向研究證據。且此前相關隊列研究大都基于基線的大氣污染暴露或單污染物線性模型來評估大氣污染對健康的影響,沒有考慮到空氣污染暴露的動态變化及其綜合暴露下的協同非線性效應,額外考慮這些因素的研究将為制定相關環境政策提供更為科學的證據。
該研究是一項基于中國北方四城市的環境對健康影響的前瞻性隊列研究。于1998年在沈陽,天津,日照和太原四個城市的常駐居民中招募了平均年齡為43.5歲的39054名研究對象,并且随訪至2019年。排除掉失訪和信息缺失等原因的研究對象,最終納入37442人。基于家庭住址,采用基于衛星遙感數據的機器學習模型和監測站觀測值反演每個研究對象1998至2019年每年PM2.5,PM10,SO2,NO2暴露水平,應用限制性立方樣條、時變Cox回歸模型來評估PM2.5,PM10,SO2,NO2長期暴露與總非意外死亡,心腦血管疾病死亡,呼吸系統疾病死亡和肺癌死亡的暴露反應關系,并進行了年齡,性别,收入水平的分層分析,利用Quantile-based g-Computation進一步評估四種大氣污染物綜合暴露對結局的影響,并識别主要貢獻污染物。研究發現大氣污染物的獨立或聯合暴露均與各死亡結局呈現出無阈值的線性或超線性暴露反應關聯 (見下圖1及其原文中圖3),且PM2.5是主要效應污染物(原文中圖S2)。
圖1 PM2.5,PM10,SO2,NO2長期暴露與總非意外死亡,心腦血管疾病死亡,呼吸系統疾病死亡和肺癌死亡的暴露反應關系
此項在中國北方開展的大型隊列研究具有重要的公共衛生意義,在典型的發展中國家和地區中揭示了空氣污染物長期暴露和各死亡結局之間的暴露反應關系特征,并識别了潛在的主要造成死亡的大氣污染物,為政府相關部門進行大氣污染物的風險管控提供了更多的科學依據。該研究受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批準号:2018YFC1004300, 2018YFE0106900)、國家留學基金委(批準号:202006380055)、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批準号:M-0420, 82103823, 81872582)等項目的資助。
論文鍊接:https://doi.org/10.1016/j.lanwpc.2023.100776
撰稿:黃文忠
初審:董光輝、丁瑩
審核:王燕芳
審核發布:範瑞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