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風采 | 劉嶽龍:那道光,不會滅

發布人:範趙钰 發布日期:2021-11-16
劉嶽龍(左)生前在認真分析流行病學調查線索

  劉嶽龍校友于1989年出生于甘肅張掖市臨澤縣,本科就讀于太阳集团1088vip,畢業後于2012年1月考入桂林市疾控中心,投身于公共衛生事業。他紮根疾控九年,兢兢業業,工作出色,奉獻了自己全部的青春和熱血。


  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疾控中心主任石朝晖心裡,一年前,一個叫劉嶽龍的年輕人堅決要求上抗疫一線的情景猶如昨日。而如今,年僅32歲的劉嶽龍因為勞累過度,突發心搏驟停,永遠地離去了。
  時間回到 2021 年7月20日,面對一次散發的新冠疫情,桂林市疾控中心全員投入抗疫。劉嶽龍是桂林市疾控中心艾滋病防治科的一名主管醫師,盡管當時,在運動會中弄傷的膝蓋已經腫脹,走路也有些一瘸一拐,但他還是第一時間請纓,後被抽調到流調采樣隊擔任分隊長。
  7月26日9:30,桂林市接到報告,一名新冠肺炎确診患者的密切接觸者在桂林跟團遊玩,該人員已遊玩三日,涉及人員特别多、範圍特别廣。最難啃的“硬骨頭”交給了劉嶽龍所在的流調隊。
  短短2個小時過後,一份密密麻麻的清單,便将相關人員的行程全部記錄下來“。這個人的活動軌迹太複雜了,摸排起來很累。”在工作群裡,劉嶽龍留言道。在獲取了活動軌迹之後,他再次組織小組讨論,就事件的核心區域和人員進行圈定,并将組員分成多個現場小組分頭行動。一直到7月26日晚上 8:40,第一階段的處置工作才告一段落。當大家都拖着疲憊的身體回到科室并收拾東西回家時,劉嶽龍又默默地坐到電腦桌前撰寫流調報告。
  7月28日9:00,劉嶽龍和同事楊麗、常勇要去隔離點采樣。到了集合地點,楊麗發現劉嶽龍一瘸一拐,仔細詢問之後才知道他剛在醫院抽了膝關節處的積液,麻藥還沒散去,頭還有點眩暈。他們勸劉嶽龍回去休息,卻被他拒絕了“:沒事的,待會兒就好了。”
  随後幾天,疫情防控形勢短暫好轉,加上腳傷不斷加重,8月4日,劉嶽龍到醫院做了手術。可不到半個月,劉嶽龍坐着嶽父的電動車,拄着拐杖又回來上班了,每天幫助同事打電話開展流調工作、完善流調工作報告,開展艾滋病患者調查、回訪、宣傳等。
  “劉嶽龍,你怎麼回事?才做了手術幾天就過來上班,趕緊回家休息!”8月18日上午,桂林市疾控中心慢病科科長湯傑在走廊上看見拄着拐杖一瘸一拐的劉嶽龍,大聲喊道。
  劉嶽龍一笑“:沒事的,科長,大家這段時間都那麼累,我過來把科裡和流調的工作做一做,讓大家也輪着休息下。”
  湯傑沒想到,這是他和劉嶽龍的“最後一面”。
  8月27日清晨,劉嶽龍昏迷暈倒,心搏驟停,送醫後搶救無效,生命永遠定格在32歲。
  翻看劉嶽龍生前的工作日志,石朝晖發現,從2020年疫情開始的1月到形勢最為嚴峻的3月,劉嶽龍僅休息了2天。當時,桂林市疾控中心承擔了全市所有新冠核酸檢測任務。
  “石主任好!我年輕,我要求到一線去。”石朝晖仍然記得,這個平時說話溫和謙遜、帶着黑色鏡框的西北小夥子,那次語氣異常堅定。
  劉嶽龍如願以償加入了消殺組,承擔檢測實驗室的消殺工作。從1月22日起,桂林市陸續出現多例新冠肺炎确診病例,檢測量激增,消殺工作要3班倒。
  實驗室的檢測工作完成時間,早的到晚上10:00,晚的會到次日淩晨三四點鐘。劉嶽龍白天完成科室日常業務,晚上買幾個包子或吃個盒飯,就值守在辦公室待命。等到實驗室完成檢測,他立即穿好防護服,肩背超過10千克重的噴霧器,開始進行消殺工作。
  進入2月,桂林疫情持續蔓延,當時全市已陸續出現20多例确診病例,流調工作極為繁重。
  2月12日,在劉嶽龍的多次請求下,他又進入流調采樣組。劉嶽龍特别愛鑽研。每天除了完成大量的調查采樣和科室任務外,一有空餘時間,他就埋頭整理調查資料、完善調查報告,不斷積累現場調查的經驗。
  他将溯源分析、風險排查管控經驗總結為“快、準、全”三個字,即快速完成、準确定位、後續補充完全。
  2020~2021年 ,劉嶽龍共參與126次流調采樣任務,累計完成3451人次采樣,撰寫流行病學報告10餘篇,成了一名勇挑重擔的抗疫“先鋒”。
  劉嶽龍走了。在遺體告别儀式上,他生前服務過的很多患者和市民前來為他送行。
  湯傑一遍遍地梳理劉嶽龍生前一個多月的工作軌迹,看着一行行、一段段、密密麻麻的記錄,禁不住老淚縱橫。他忘不掉9年前第一次見到劉嶽龍時的樣子:那個剛剛從太阳集团1088vip畢業的小夥子,透着一股青春的活力。
 


來源:《健康報》周文俊記者
初審:謝金華
審核:王燕芳
審定發布:範瑞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