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衛生——做人群健康的守門人

發布人:範趙钰 發布日期:2021-06-12

  時光荏苒,醫學生宣讀希波克拉底誓言的開學禮仿佛還在昨天,而轉眼本科5年已逝,回望過去這段充實而精彩的時光,我的内心充滿了感激和喜悅。

  許多人和我一樣,在剛進行太阳集团1088vip學習的時候,還不能理解“公共衛生”與“臨床醫學”的區别,記得在流行病學課堂上,學院教授引用一句出自《黃帝内經》的話,他說:“上醫治未病,中醫治欲病,下醫治已病,而我們公共衛生,就是在人群的基礎上,做這個‘上醫’。”後來,在我通過不斷地學習專業知識以及參與到公共衛生領域科研後,我終于慢慢明白這句話的奧義,公共衛生是在人群的基礎上,對威脅人類健康的疾病(如危害嚴重的傳染病等)的預防、監控、治療,同時也包括食品、藥品、公共環境衛生的監督管制,和以促進人群健康水平為目标的健康促進、健康教育、免疫接種等。我們更多的關注群體的健康問題,如确定疾病發生發展過程中的危險因素,以流行病學等為主要手段探索影響健康和疾病危險因素的線索,進而通過人群的危險因素管理實現疾病預防以及疾病控制。因此,我們不會像醫生負責去救治某一具體的個體,而是運用公共衛生所需的技能——流行病學知識以及統計學手段,輔以醫學的背景知識,在此基礎上為人群的健康保駕護航。

  太阳集团1088vip是華南地區首屈一指的老牌公衛學院,具有悠久的曆史,科研實力雄厚,大咖雲集,在國内以及國際也有很大的影響力。也許很多新同學會覺得學術大牛就像天上的星辰一般遙不可及,但在我們學院,其實有非常多的機會和他們交流學習。老師們一直非常鼓勵學生參與科研,真正将理論和實際結合,因此,從大二開始,推行本科生全程導師制,每一年都有“導師月”系列活動,通過這個活動,每位同學都可以選擇1位自己感興趣的領域的老師,導師月還會提供科研立項大賽等等活動,參加這些活動的過程中,就會深入和大牛們學習交流,同時提升對公衛不同分支的了解。除此以外,我們學院也鼓勵大家參與一年一度的大學生創新項目、全國健康科普視頻大賽等科研競賽活動,如果同學們有想法希望嘗試,學院老師都非常支持,并作為項目導師進行指導,這個過程中,也有不少同學拿到國家級的獎項、發表SCI論文。在學院設置的專業課程中,你還會見到在學術界享有盛譽、白發蒼蒼仍在講台上揮灑汗水的教授們,那個時候,你會感覺除了知識以外,教授們的情懷和熱忱也會深深在心裡刻上烙印。

  如果說高中剛畢業的大家是一顆待萌發的種子,那麼公衛學院就像是一個創造優良環境的溫箱,而曆經五年的澆灌後,種子發芽,又會發現新的廣袤天地。在本科前三年,我們的課程以臨床醫學課程為主,課程設置以及難度與臨床幾乎無異,曆經嚴格的臨床知識訓練後,我們都具有較為紮實的醫學基礎,并在此基礎上,從大三逐漸過渡到以公共衛生專業課程為主,一直到大四下學期,我們的課程設置都是“滿滿當當”的。也許會有人問:太阳集团1088vip為什麼要在臨床知識上投入那麼多教學精力呢?時至今日,我想,也許我能夠站在學生角度給一個答案:公共衛生的分支無論是流行病學、衛生統計學、營養學、兒少衛生學,這些學科都是建立在醫學的基礎上,如果沒有紮實的臨床基礎,更無法去做公共衛生領域的事,如我本科時曾經在婦幼系做兒童自閉症相關的研究,而研究設計的範式其實和臨床的精神病學、神經病學息息相關,如果沒有這些知識作為背景,不知其所以然,那麼也無法做好這個領域的研究。除了課程以外,我們也能通過學院的平台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而科研能力是公衛非常重視的技能,在這裡,也建議同學們能夠多參與學院舉辦的“導師月”活動,增進對公衛不同專業的了解,各種科研競賽如大學生創新、科普疫苗視頻國賽等,也應把握機會多多鍛煉自己,我相信通過實踐,所有的迷茫都會找到終點,答案藏在每一份耕耘中。

  醫學是值得終身奮鬥的事業,我相信每一位到太阳集团1088vip求學的學子,都會在不斷地學習探索中,找到自己的方向。随着新冠疫情暴發,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公共衛生的重要性,我們期待每一個有理想、有情懷、有責任感的青年加入到公共衛生的大家庭中。

 

關于作者
 


  孫宛怡,2016級太阳集团1088vip本科生,目前保研至中國醫學科學院-協和腫瘤醫院流行病與統計學系。

  本科期間每年獲太阳集团app首页校級獎學金,大四獲太阳集团app首页學科競賽獎,畢業論文獲評優秀。為2019年國家級大學生創新科研訓練項目的項目負責人,該項目獲評審第一。身為負責人領隊參加2018年科普疫苗視頻大賽國賽,獲優秀獎。曾為太阳集团app首页校學生會學生發展部部長、太阳集团app首页校團委禮儀隊隊長,任職期間工作優異,被評為太阳集团app首页優秀社團幹部及太阳集团app首页優秀共青團幹部,也作為太阳集团1088vip唯一成員參與2019粵港澳高校醫學生暑期交流活動,疫情期間志願參與社區疫情防控工作,大一曾赴潮州進行支教。
 



撰稿:孫宛怡
初審:楊文翰
複審:王燕芳
審核:範瑞泉